一、总则
为规范重大体育赛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,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,保障赛事安全顺利进行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》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〈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〉办法》等法规,结合博乐市实际制定本预案。
二、适用范围
本预案适用于在博乐市举办的参赛规模500人以上或国际/国家级体育赛事(如马拉松、环湖赛、冰雪赛事、国际邀请赛等)中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,包括:
(一)安全事故(踩踏、坍塌、交通事故等);
(二)公共卫生事件(群体性食物中毒、传染病疫情);
(三)自然灾害(极端天气、地震等);
(四)社会安全事件(恐怖袭击、群体冲突);
(五)网络舆情事件(赛事负面舆论发酵)。
三、工作原则
坚持“预防为主、分级负责、属地管理、联动处置”,建立“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专业支撑”的应急体系。
四、组织体系
市级应急指挥部成立博乐市重大体育赛事应急指挥部,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,市文旅局局长、市应急管理局局长任副总指挥,成员单位包括公安局、卫健委、消防救援支队、气象局、交通运输局、市场监管局、网信办等。
职责分工
总指挥:统筹全市应急资源,决策停赛、疏散等重大事项;
副总指挥:协调各部门落实处置措施;
文旅局:牵头制定赛事安全方案,组织应急演练;
应急管理局:指导风险评估,协调救援力量;
公安局:维护现场秩序,处置治安事件;
卫健委:医疗救援、疫情防控;
气象局:提供气象预警信息;
网信办:舆情监测与舆论引导。
五、预防与预警
(一)风险评估
赛前由市文旅局牵头,联合应急、公安、卫健等部门对场地、设施、交通、气象等开展联合风险评估,形成《重大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报告》。
(二)分级预警
黄色预警(Ⅲ级):局部风险可控(如场地局部积水);
橙色预警(Ⅱ级):需启动专项预案(如暴雨影响赛程);
红色预警(Ⅰ级):赛事暂停或取消(如地震、恐怖袭击)。
(三)预警发布
市气象局通过短信、广播、赛事官网发布预警,指挥部根据预警级别启动响应措施。
五、应急响应
(一)分级处置
Ⅲ级响应:赛事组委会启动现场处置,2小时内报指挥部;
Ⅱ级响应:指挥部成员单位进驻现场,6小时内形成处置方案;
Ⅰ级响应:总指挥坐镇指挥,启动全市联动机制,1小时内上报州政府。
(二)处置措施
安全事故:公安、消防、医疗联合救援,设置警戒区,疏散观众;
公共卫生事件:隔离感染者,启动定点医院绿色通道,疾控部门介入;
极端天气:暂停赛事,开放避难场所,通过广播引导撤离;
恐怖袭击:公安特警快速制暴,启动反恐预案;
网络舆情:网信办牵头开展舆论引导,24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。
(三)信息报送
赛事承办单位须在15分钟内电话报告,30分钟内书面报告事件详情,包括伤亡人数、影响范围、处置进展等。
六、后期处置
医疗救治:开通伤员救治“绿色通道”,提供免费心理咨询;
保险理赔:协调保险公司快速定损,保障参赛者权益;
设施修复:住建部门评估场馆安全性,72小时内出具报告。
调查追责:由市纪委监委牵头成立调查组,10个工作日内提交事件调查报告,对失职单位和个人依法问责。
七、保障措施
(一)物资储备
市应急管理局建立重大赛事应急物资库,储备医疗器材、救援装备、通讯设备等,确保2小时内调运到位。
(二)专业队伍
组建100人市级综合应急救援队,每季度开展反恐、医疗、消防等专项演练。
(三)经费保障
市财政每年预算200万元专项应急资金,实行专款专用。
八、附则
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,每三年修订一次;重大赛事承办单位需制定《赛事专项应急预案》,报市文旅局备案。
博乐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
2025年4月
预案说明:
本预案依据博乐市近三年承办的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、女子半程马拉松、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等赛事经验编制;
数据支撑:赛事风险评估覆盖率100%,应急演练参与率95%,医疗救援响应时间≤8分钟;
审核人:田晓燕